今天是2020年12月2日
校园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于无声处听惊雷
————华旭双语新书《于无声处》、《学习者素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10-24 08:04:59   发布人:陆雅菲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87

一本书的“亮相”

10月23日,华旭双语新书发布会暖心开启。龚德辉校长主编、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于无声处》、《学习者素养》两本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文集问世。这两本书,一本聚焦于教学管理与学生成长,一本聚焦于教学与课程。两本书集思广益,展现华旭双语在特色教育的探索之路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表达了华双教育者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提高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心愿。

在华旭双语学校的新书发布会上,龚德辉校长发表了诚挚感言。

她深情地感谢了由徐嘉乐、许雨辰校助领导的团队,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推动了全校教师文章的编写工作圆满完成。这本书的编辑出版,离不开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这些书籍不仅是我校教师在探索现代教育道路上的阶段性成果,更承载着老师们的理想与责任,它们见证了我们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学习型组织。为此,我们值得为自己送上最热烈的掌声。

在这本书中,老师们实现了精神的碰撞、文化的交融与教育的共鸣,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串流光溢彩的项链,璀璨夺目。

随后,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刘美文女士也在发布会上发表了感言。她将所有感悟凝聚成一句话:“世间所有的幸福,皆源于爱。”她首先对华旭双语学校团队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感谢学校对上海教育出版社给予的深厚信任。作为一名拥有多年中学教师经历的教育者,她深知这本书的完成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正是对教育、对孩子、对老师、对同仁的深厚爱意,才支撑着大家坚持到了最后。

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谦逊、进取、包容与努力,并从中体会到了独特的女性力量。最后,她向学校全体同仁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这本书是大家坚守信念、深入思考、精心提炼的结晶,它见证了华旭双语学校十年来的不易发展历程。书中流露出的,是华旭老师们幸福的模样,以及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无限可能。她祝愿华旭双语学校能在这个重要的里程碑上,继续思考、总结、再出发,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于无声处》

在教育的静谧深处,探寻全人教育的密钥

ISBN :978-7-5720-2972-1/G·263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名字由来

“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先生的这句诗句是本书书名的灵感所在。它寓意着教育最深刻的变革往往发生在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日常细节之中,正是这些不为人注意的“无声之处”,孕育着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与惊人蜕变。

华旭双语学校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全人教育的理念渗透于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爱与关怀的滋养下,自然而然地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灵感之源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教育领域似乎也难以摆脱功利化倾向的侵扰。

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是冷冰冰的数据堆砌,还是温暖的灵魂触碰?

是急功近利的短期收益,还是影响深远的全面成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无声处—— 教育全在细节中》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缓缓淌过教育这片亟待滋养的土地,为我们展示了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在育人方面的独特成果与深刻洞见。本书不仅是对华旭双语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一次深刻反思与积极回应。


书籍概览

联动协同 创新学院制管理

育人有方 务实班主任工作

包容接纳 守护每一位天使

以爱育心 营造爱的教育场

赋能共育 走向校家社协同


全书分为五大章节,本书开篇即触及教育管理的核心,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国际化标准与学院制管理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第二部分聚焦于新时代班主任的角色转变与职责拓展,展现了在信息化、多元化背景下,班主任如何以更加细腻、创新的方式,成为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成长的同行者。

第三至第五部分,更是将全人教育的理念推向深入。强调了教育的包容性与多元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华旭双语学校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于无声处—— 教育全在细节中》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实践与探索的书籍,更是一本启迪人心、引人深思的教育哲学著作。


《学习者的素养》

栉风沐雨 砥砺先行  生生不息 探索不止

ISBN :978-7-5720-3060-4/G·2726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书籍之源

《学习者的素养》不是一部专著,而是一部论文集。其中论文均出自华旭双语学校老师们的笔端,展现了华旭双语教师积极探索、努力进取的风貌。


课程之本

《学习者的素养》成书的发端于日常教学。华旭双语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化双语学校,两所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均采取“双轨并行”方式,在国家课程第一的基础上,兼有PYP、IBDP、A-Level 等高水准的国际课程。

多元化的课程选择,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社会需求和教育模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和启发,这就使得教师有条件从整体上构建和研究课程与教法的特色。建校之初,教师们专注于经验的积累,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教研和公开课展示即为典型一例。随着优秀成果的不断产生,课程研究进入了学术建设的层面,学术论文开始涌现,遂有了将成果集结成册的条件。此次我们遴选优质的论文,编辑成书。


书籍概览

本书除绪论外,以五大板块为框架,分别呈现了:

木直中绳 踵事增华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探索

博采众长 融贯中西 :中西融合的课程开发成果

创新开拓 多元并进 :十二年一贯制的STEAM 的课程建设

立足传统 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的美学力量

彰显美育 平衡发展 :艺术体育的平衡发展


四位创作者的感悟

山 雨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与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尤为重要,还为他们的情感健康和长期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学校自创校以来就在进行幼小衔接的探索。为了了解学校的幼小衔接现状,多方面探寻促进幼小双向衔接的可行性举措。我从2020年开始进行了幼小衔接课题的研究,并曾在第八届教育实证论坛中作报告。这篇文章就脱胎于我们的研究报告。在写作中,我们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希望能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相结合,为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教学与研究同样重要,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与创新。我期待新书的出版能够为更多的教育者带来启迪,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我们同时也希望书中所分享的案例和反思,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金传凤

以爱育心,家园共建,是一场温暖而意义深远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长与教师携手,为孩子们营造充满爱的成长环境。期待《于无声处》这本书能带来更多关于教育与爱的启示,让我们在无声之处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为孩子们的未来注入更多的希望与力量,共同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杨 静

很幸运能参与《于无声处》一书的撰写。教育是“用心灵影响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在这本书中,老师们的教育智慧如一幅幅画卷,缓缓在我们眼前展现,涌动着爱与包容。相信这本书,会给更多人带来启发和思考,从而让更多孩子受益。

作为本书其中的一名作者,写文章的过程虽曲折磨心,但书写与修改的过程亦是一次次的梳理、学习和反思。这次书写过程,让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如何为班主任提供更多支持,有了更多思考。前路漫漫,充满未知与挑战,我们将怀揣学校愿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王安娜

什么是好的艺术教育?那一定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启发学生在实践运用专业技能中提升自我表达而设计的美术课程。

《初中美术跨学科项目化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以“昆虫的故事图画书设计”为例》一文主要记录了华旭初中美术中的跨学科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索。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与项目成果展示三个方面呈现了华旭美术教育中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

期待这本文集能够为大家提供创新和实用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以其中多元的文化视角对以后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DSC09407.jpg

DSC09430.jpg

DSC09457.jpg

IMG_5123.jpg

IMG_5126.jpg

IMG_5134.jpg

IMG_5144.jpg

IMG_5167.jpg

IMG_5176.jpg